Exness外汇公司

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“三北”工程总体规划》

Exness

FOREXBNB获悉 ,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“三北”工程总体规划》 。《规划》提出,“三北 ”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。其中 ,2021-2030年为六期工程,全力打好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 、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、河西走廊-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。2031-2050年为七期、八期工程,其中 ,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 、持续提高关键地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,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、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 。

《规划》明确,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765个县(市 、区、旗)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13个师市 ,分为东部丘陵平原区、北部风沙区 、黄土高原区 、西北荒漠区等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。同时 ,部署了优化生态修复空间、扎实推进系统治理、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、发展生态特色产业、加强支撑能力建设等5方面23项任务。

原文如下:

“三北”工程总体规划

1978年,我国启动“三北 ”工程建设,建设期为1978—2050年 ,分三个阶段、八期工程 。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,已完成两个阶段 、五期工程,实现营造林保存面积3174.29万公顷 ,治理荒漠化、沙化土地33.6万平方千米,工程区森林覆盖率、林草覆盖率分别提高到13.84% 、39.63%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 ,铸就了“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锲而不舍 、久久为功”的“三北精神”,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,强调“三北 ”工程事关我国生态安全、事关强国建设、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,要求勇担使命 、不畏艰辛 、久久为功,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,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。为指导各地区保持战略定力 ,持续推动“三北”工程高质量发展,修编本规划 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 ,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,大力弘扬“三北精神”,坚持保护优先、科学治理 ,系统观念 、联防联治,质量为先、绿色发展,量水而行、以水定绿 ,政府主导 、全民参与,坚持扩绿兴绿护绿“三绿 ”并举,推动森林水库、钱库、粮库 、碳库“四库 ”联动 ,更加注重“提质”、“兴业”、“利民 ” ,着力优化治理格局,完善政策措施,巩固拓展建设成果 ,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,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、稳定性和持续性,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、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。

“三北”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。其中 ,2021—2030年为六期工程,全力打好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、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、河西走廊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,促进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0.77个百分点(有关目标及任务基期均为五期工程末 ,下同),林草覆盖率达40.9%,67%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,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22%。2031—2050年为七期 、八期工程,其中,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、持续提高关键地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 ,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、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 。到2050年 ,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1.9个百分点,林草覆盖率达43%,可治理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,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25%以上,退化草原和湿地有效修复,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 ,沙尘天气 、泥沙危害全面缓解,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,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 ,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。

二、战略布局

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765个县(市 、区、旗,以下统称县)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13个师市,总面积448.6万平方千米 ,分为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。

(一)东部丘陵平原区 。包括北京、天津 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 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8个省(自治区 、直辖市)271个县,涉及松嫩平原 、三江平原、辽河平原、华北平原北部 、燕山山脉、太行山东麓等地,分为7个二级区。该区主要面临林分老化退化、林网缺损 、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、部分湿地萎缩、黑土流失等问题。

主攻方向:加强东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 。加快退化草原 、盐碱地、侵蚀沟和湿地治理 ,全面治理沙化土地 ,推进沙化耕地保护性耕作,保护恢复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生态廊道,加强冻土和黑土区保护。建设珍贵树种、特色林果和优质牧草基地。

(二)北部风沙区 。包括河北 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 、吉林 、黑龙江、陕西、宁夏8个省(自治区)162个县 ,涉及呼伦贝尔 、科尔沁、浑善达克、毛乌素等沙地,库布齐 、乌兰布和沙漠,阴山北麓等地 ,分为10个二级区。该区是我国沙尘传输的主要通道,主要面临风沙危害严重、局部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、防护林衰退 、湿地萎缩、珍稀物种栖息地受损等问题。

主攻方向:打好防沙治沙标志性战役,加强呼伦贝尔、锡林郭勒 、鄂尔多斯沙地治理和坝上、阴山北麓、贺兰山生态治理 ,构建防沙治沙体系 。加强草原保护和退化草原修复,开展水土流失防治,强化土地盐渍化治理 ,推进呼伦湖 、乌梁素海 、岱海等重要湿地保护 。积极推行光伏治沙,大力发展特色林果、优质牧草和生物质能源。

(三)黄土高原区。包括山西、内蒙古 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 、宁夏6个省(自治区)195个县,涉及黄土高原沟壑区、黄土丘陵沟壑区、土石山区等地 ,分为4个二级区 。该区主要面临土壤侵蚀 、植被分布不均衡、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问题。

主攻方向:加强黄河多沙粗沙区及十大“孔兑 ”、黄河宁蒙河段及周边山地丘陵 、甘青黄土高原丘陵、渭河泾河流域、晋陕丘陵阶地等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,建成保土蓄水屏障。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 、森林质量提升 、禁牧轮牧、退化草地治理和矿山植被恢复,建设林草防护体系,加强湿地抢救性保护 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。

(四)西北荒漠区。包括内蒙古、甘肃 、青海、新疆4个省(自治区)137个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师市 ,涉及祁连山、阿尔泰山 、天山和塔克拉玛干、巴丹吉林、古尔班通古特 、腾格里、库姆塔格等沙漠,分为9个二级区 。该区主要面临流动沙丘和风沙危害严重、锁边林草带和林网缺损 、冰川萎缩、水资源矛盾等问题。

主攻方向:打好沙漠边缘阻击战,加强河西走廊沙化治理与绿廊建设 ,开展柴达木盆地、环塔里木 、环准噶尔荒漠化治理,持续推进祁连山 、天山、阿尔泰山、昆仑山生态治理。强化天然植被封禁保护,加快锁边林草带建设和林网改造 ,加强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,推进重要河湖湿地和冰川保护,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,科学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。积极推行光伏治沙,有序发展特色林果 、优质牧草及沙产业。

三、战略任务

(一)优化生态修复空间

1.保护自然生态空间。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及“三区三线”管控要求,加强沙生植物保护和已治理沙化土地、水土流失区封育管护 。将重点项目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 。

2.拓展生态治理空间。推进荒山荒坡荒沟 、风沙源头、沙漠边缘、绿洲外围 、农牧交错带、受损山体、宜绿废弃矿山植被建设 ,针对灌木林地 、疏林地、迹地开展植被恢复和结构优化 ,促进森林覆盖率合理增长。

3.扩大人居环境容量 。实施见缝插绿、拆违建绿 、留白增绿 、立体绿化,开展庭院、农村“四旁 ”(水旁、路旁 、村旁、宅旁)及废弃闲置土地绿化。按标准建设完善铁路、公路 、河渠两侧和湖库周边绿道绿廊。依法合规建设农田防护林,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 。

(二)扎实推进系统治理

4.系统治理沙化土地。强化区域联防联治 ,统筹治理沙漠边缘与腹地、上风口与下风口、沙源区与路径区,在主要风沙口和路径区构建点线面结合防护网络,在沙漠前沿和绿洲外围构筑乔灌草复合系统 ,依法划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,对沙化耕地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。

5.科学建设防护林体系 。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防护目标,合理配置林草植被 ,培育健康稳定 、功能完备的防护林体系,实现多重效益。

6.加强退化草原修复。科学划定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,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,综合采取降低放牧强度、围栏封育、种草补播 、清除毒害草等措施,恢复草原生态 。

7.强化湿地保护修复。以重要湿地为重点,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,保障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,遏制湿地萎缩,加强退化湿地、珍稀物种栖息地和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。

8.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。加强重要江河源头、重要水源地 、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,以及冻融侵蚀区封育保护和水力侵蚀治理 ,对适宜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,对坡耕地集中区和侵蚀沟密集区开展专项治理 。

9.完善农田防护林网。以保护土壤耕作层 、改善农田小环境为目标,充分利用道路、沟渠、田坎等空间 ,因地制宜推进平原 、绿洲等重点区域林网建设。

10.探索多元治理模式 。创新推广产业治沙等模式,坚持生态优先、治沙为主,因地制宜推行光伏治沙 ,统筹相关产业布局,支持探索荒漠化防治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发展路径。

(三)巩固工程建设成果

11.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。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,坚持自然恢复为主、人工促进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,科学开展天然林修复,加快正向演替 。

12.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。依据生态区位和主导功能,合理优化各级公益林范围 ,规范经营行为 ,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。

13.加快老化退化林更新修复 。科学推进成过熟林更新,稳妥开展退化次生林修复提质,对极度脆弱 、不具备改造条件的退化林实施封育 ,推进沙区、荒漠区灌木林修复,在适宜区域建设乔灌混交林。

14.加强治理成果管护。加强新治理沙化土地、新造林地 、退化林修复地、种草改良地管护,切实防止“重治理轻管护”问题 。严禁违法垦荒、超载过牧等 ,加强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,持续巩固治理成果。

(四)发展生态特色产业

15.建设特色林果基地。充分发掘特色林果发展潜力,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区 。根据市场供求情况 ,对同质化严重 、效益较低品种调整优化结构,推进提质增效 。

16.建设优质牧草基地。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,因地制宜发展羊草、紫花苜蓿、披碱草 、草地早熟禾 、红豆草等高标准多年生人工草地 ,降低天然草原放牧强度。

17.建设林下经济基地 。推进立体复合经营,开展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,引导向精深加工延伸 ,发展中药材、食用菌、森林蔬菜等特色产业。

18.促进生态文旅发展。加强生态治理与旅游 、教育、文化、健康 、养老等产业融合 ,挖掘黄河文化、草原文化、绿洲文化 、冰雪文化和长城文化等资源,建设一批科普宣教基地 。

(五)加强支撑能力建设

19.强化林草种业保障。持续推进种质资源调查收集,完善乡土树种草种目录 ,选育抗逆性强、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。健全种苗可追溯制度,构建种苗保障体系 。

20.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。开展“三北”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性、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等领域长期研究,推进生态脆弱地区保护 、智能化机械装备、优良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攻关 ,加强示范引领,积极推广新型适用技术、治理模式和优良品种。

21.提升调查监测评估水平 。持续推进典型生态系统观测站点建设,完善生态 、气象观测站网 ,畅通数据共享渠道。依托相关平台,实施工程综合调查监测,加强沙尘源和传播路径监测分析 ,开展沙尘溯源及工程区生态状况调查 、固沙滞沙成效评估。

22.增强自然灾害防控能力 。完善林草火情监测、火源管理、处置扑救体系,科学建设阻隔系统 。健全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体系,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,合理控制草原啮齿动物密度。科学利用云水资源 ,加强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能力建设。

23.加强辅助设施设备建设 。合理建设水利水保 、集雨节灌、作业道路等设施,完善相关管护设施。加强机械化造林种草、防沙治沙 、苗圃作业、有害生物防控等装备应用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坚持国家统筹 、省负总责、市县抓落实,充分发挥国务院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“三北 ”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作用 ,将工程建设纳入林长制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,持之以恒有序推进工程建设,适时组织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。加强与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、有关专项规划等的衔接 ,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。建立持续稳定的工程投入机制,加大资金支持力度,落实财税 、土地等政策 ,发展绿色金融,加强质量和资金监管,打造廉洁工程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,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,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,提升工程“自我造血”能力 。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,将符合条件的建设成果纳入公益林管理。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,充分发挥基层林草站所和国有林场(苗圃)、护林员作用,鼓励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 、公益组织等各类主体承担建设任务。完善研发和推广体系 ,健全工程标准体系 。大力传承弘扬“三北精神”,畅通公众参与渠道,营造全民参与 、全民共享、全民受益的浓厚氛围。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,为全球荒漠化治理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、贡献中国力量。

本文编选自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”官网;FOREXBNB编辑:陈筱亦 。